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郭明义观后感【精品多篇】

时间:2024-12-08 03:17:35
郭明义观后感【精品多篇】

【前言】郭明义观后感【精品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电影《郭明义》观后感 篇一

看完电影《郭明义》,人们会觉得,一个时期以来一些电影里缺失了的精神和灵魂,终于回来了。

以郭明义为人物原型,在真实生活及经历的基础上再创作,拍摄一部电影,其实是很困难的。面对这样的题材,创作者们以郭明义捐款助学、帮助孤寡老人、56张“精神存折”等一系列故事为叙事线索,又设置了一条主线,就是他帮助患白血病的女孩苗苗寻找配型,围绕纠结其中的金钱、生命、家庭等种种矛盾,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深刻展现了郭明义丰富而美善的内心世界和坚定的人生信仰,真实地艺术化地反映出他崇高的价值观、幸福观,他的高尚境界和博大情怀。

扮演郭明义的演员侯勇说,他们是要用郭明义的幸福观打动电影观众。“帮助别人时他很快乐,那是一种非常单纯的幸福感。现代社会人们忙着赚钱,幸福指数很低了,但是郭明义没钱,却活得很幸福。”有报道说,鞍山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们有幸先睹为快,很多人看完片子,已是泪流满面。

为什么一部电影能够这样感人?

有媒体说,《郭明义》感人是因为它真实。就像导演陈国星说的:“这是真人真事儿,没有宏大叙事,却带给观众更多的感动和更大的震撼。”真实,是我们这个时代和社会对于电影美学品格的最基本要求,然而,更高的要求是在“真”的基础上怎样凝练和表现出“美”与“善”来。

要想到达这样的艺术境界,一定要精心塑造人物。电影艺术是人的艺术,在一部电影里,再也没有什么能够比人性的真善美能够更加震撼人的思想,感染人的心灵了。而塑造人物的艺术功力,则全在于是不是能够塑造出“这一个”来。所谓艺术典型的“这一个”,是黑格尔美学思想里关于艺术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典型理论的一个重要发现和规范,要义是,“这是一个人!高#from 本文来自第一范文网,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 end#贵的人格的多方面性在这个人身上显出了它的全部丰富性。”

郭明义毫无疑问是一位当代“英模”。但是,影片中的这个郭明义又是一个“英模”艺术典型的“这一个”。电影文学家和艺术家们的成功描写,使得人格的多方面性在郭明义这个“英模”身上显出了它的全部丰富性。他们将人物命运与时代相结合,在时代大背景下展现出蕴含在“英模”身上的世俗与伟大来,塑造出来郭明义这个“英模”的艺术典型的“这一个”。比如,在外面,郭明义一身光辉,在家里,他同样有真挚感人的夫妻情爱和父女亲情,同时也还有油盐酱醋茶的日常琐事。

电影《郭明义》用了很多的画面语言。郭明义正像毛泽东描述的,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身边人的所有问题,都能够引起他的高度重视。郭明义都把这些问题看作是自己责无旁贷的天职,始终怀着一腔纯真的情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想方设法帮助别人。这是什么?这就是崇高!郭明义的银幕形象就真的像孙中山说的,是在“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了!也真的就是毛泽东说的“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不怕死,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完全、彻底地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服务,对革命无限忠诚,为人民鞠躬尽瘁”了!于是,我们看到了,影片中,郭明义具有的伟大的精神,高尚的行为,人类共同崇高的美德,释放出来的是撼人心魄的光华,形成的是催人奋进的力量,锻铸成的正是真善美的辉煌。创作者成功地塑造也成功地释放出来的,正是这个人物一身的震撼人也感染人的人格魅力!

有了“这一个”郭明义,有了这样的“郭明义精神”,我们真的可以说,一个时期以来被人诟病的缺失了精神和灵魂的电影,终于带给我们广大的电影观众一些亮色了,原本就应该包蕴着的富含的精神和灵魂,终于又回到电影里来了。

对于我们一些曾经迷失了的电影文学家和电影艺术家们来说,这样一种电影精神和灵魂的回归,说难,其实也不难。电影《郭明义》的借鉴和启示就在于,创作的时候,技巧固然重要,决定一切的也还是我们的高尚的境界和博大的情怀。《郭明义》剧本几易其稿,在修改到第八稿时才决定开机。剧作家高满堂在剧本中着意刻画的就是郭明义平凡的却无垠的大境界。高满堂理解,“他是一个普通人,却有着常人没有的情怀。别人不相信郭明义能33年如一日的践行雷锋精神。但郭明义说‘我就是做党章中应该做的事’,这是最触动我创作冲动的地方。”高满堂坦言,要写好郭明义并不容易,他是活生生的人,就在我们身边,他的言行举止不能夸张,要让人信服,还要让人感动,理解他的信仰和幸福观,并要感染到每一个人。

电影《郭明义》观后感400字 篇二

观看了影片《郭明义》后,我的心再一次的震撼,在经济利益至上的今天,受到金钱冲击的人们渐渐的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日趋冷漠、复杂,也许在他们心里最关注的是一已私利,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劣根性就会直接滋生出来了老太太自己跌倒反而诬赖是扶他的小伙子撞倒的事情,这种事情真实的反应出一些人的劣根性心理,只要他们认为对自己有利,能让自己过得好,管他什么道德啊、良心啊,他们宁愿被狗给吃了,也要获得好处。“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也是现今社会的一种真实写照。那种舍已为人、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就变得只有傻子才会去做的事。而郭明义正是用他那种热心助人、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执着的“傻”精神再一次催生出了雷锋精神的传承。影片中郭明义也用自己真心的爱换来了家人从不理解到理解的支持,彰显出人性的心理变化。也许,在这里要用一句“理解万岁”才更具有代表性。无数次的献血,无数次为了需要帮助的白血病患者而四处奔波,无数次的心灵辅导,彰显出来的是人对生命无助与渴望。同时,也体现出郭明义一个共产党员的平凡生活和崇高境界,他是当今一个真实的活在我们身边的新世纪的雷锋。

电影《郭明义》观后感900字 篇三

近期,看了很多关于郭明义同志先进事迹的新闻报道,有很多的感触。这样的先进事迹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对于郭明义同志的先进事迹,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他几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实践着雷锋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很好的诠释了什么叫做奉献,什么叫做无私。

郭明义说:“我所做的一切,如果在30年前,在全民学雷锋的时代,应该是极其平常的。我这样去做事,就像父母抚养子女、儿女孝敬老人一样,没有那么多复杂的动机和缘由,就是天经地义的事。”可是我们都知道,现在的社会和30年前迥然不同,有多少人为了一个“利”字,背信弃义,损人利己,很多人都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似乎将社会道德都已经淡忘了。而郭明义同志却始终坚持自己的价值观,无私奉献,单位多次分房他都婉言拒绝,在现在社会能面对房子不动声色的人绝对少之又少,可他就宁愿自己住在小房子里,把机会留给身边他认为更有需要的人,其实他自己何尝不需要房子呢?这就是郭明义同志的奉献精神!

“有人觉得存款多、房子大是财富。可我觉得物质财富,只供个人享受,不算真正的 ……此处隐藏2326个字……你困难需要帮助的人呢”?他微微一笑答道,“心里有你就看得见”。电影《郭明义》里这短短的一幕深深打动了我,一个困惑我多时的问题也终于有了答案。郭明义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他品德高尚热忱助人,多次出让单位分房,一家三口却仍挤在不到40平米的一居室里;长期资助贫困儿童上学,金额占个人收入的二分之一还多;20年来坚持每年义务献血,捐出血量达成人自身血量的10倍;为帮助白血病儿童寻找适合的骨髓捐献者,给人搓澡宣传造血干细跑知识……郭明义还是个工作狂,作为一名矿山公路管理员,一天10余个小时坚守在工地上,在尘土飞扬的砂石路上行走几十公里巡查路况,路面上哪怕是一块小石头也逃不过他的眼睛,工作近30年来出勤率百分之百,无论在何岗位都真正做到了“任劳任怨,精益求精”。

正是因为他做过的事情太多了,多到都看不见他自己,我很疑惑,他为什么这么做,又是怎么做到的?是的,“心里有你就看得见”,郭明义的内心始终如一,装着信仰装着责任装着他人,在他看来帮助别人,做好工作就是他的人生目标,那么自然和理所应当。并且他也做到了,所以他说,“我是个幸福的人”。

郭明义的行动和幸福来源于他充实的内心和坚定的信念,作为一名老党员,他始终把党的教诲放在心头,二十年如一日践行着自己的入党誓词,从不动摇。当下,我国社会正处于巨变之中,观念更迭,价值变迁,一些传统道德观念似乎变得很不合时宜,“等价交换”、“个人利益最大化”等看似科学的。理论大行其道,人们在努力接受新事物的同时,却忽略了内心的给养,在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迷失了自我。利益成为行动的前提,权力和财富成为衡量个人能力和成功与否的标尺;炫富者前赴后继;网络上“倒地老人扶不扶”话题高烧不退,难倒大片人群,如此总种,怪相林立。正是内心的“没有”,造成了诸多的迷茫和困惑,人们都在争取幸福,而“幸福”似乎却更加遥远。

郭明义不是站在道德的高点说教,而是身体力行,无私奉献,用行动感化他人,他带动和鼓舞了一大群的人心甘情愿的走到了帮助他人的队伍里。郭明义所做的都是平凡的小事,却成就了璀璨的人生。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们常说要实现人生的价值,那人生的价值是什么呢?我想,这个价值和意义显然不是物质享受能够衡量的。郭明义的“心里有”,让他看得见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执着一生追求。他对社会对工作具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而这种责任是所有人来到世界上都应该承担的,而我们是否忽略了呢?电影《郭明义》不啻于一场心灵之旅,把那些快要遗失的东西重新还给内心。

郭明义主旋律电影观后感中学生 篇七

作为学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资料之一,校党委组织全体共产党员观看了电影《郭明义》,绝大多数党员同志是饱含感动的泪水看完全剧的,同样,郭明义感人的事迹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郭明义是一个普通的人、平凡的人、清贫的人,但他又是一个伟大的人、富有的人、幸福的人!郭明义是朴实无华的,他没有显赫的职位、也没有丰功伟绩、更没有豪言壮语,他仅有对党和人民深沉的爱、仅有对需要帮忙的人无私的关心、仅有对父亲、妻女无限的歉意、仅有对岗位和工作无比的热爱……

我们被影片中一个个故事感动着:细心的工作记录为企业争得十万美元赔款和外国有人的尊重;调换工作岗位当公路管理员,妻子不理解,郭明义淡淡一笑说:“叫干啥就干啥吧”;外商以高于所在单位七倍的薪资邀请郭明义到外国公司工作,被郭明义婉言谢绝;千辛万苦为毫无关系的白血病患者寻找造血干细胞;将家中唯一值钱的家电—电视机送给龙门小学的孩子们……影片中多次让住房、多次送电视;花3年时间为一个素不相识的白血病患儿寻找适宜的配型;五十六本献血卡;恬淡而和谐的家庭生活等一系列感人的故事,表现了郭明义的平凡生活、真实的人生、崇高的境界。郭明义是当今一个真实的省活在我们社会的“活雷锋”。当他女儿问他:“爸爸,你为什么总能找到比我们需要帮忙的人”郭明义说:“只要心里有总能找得到。”多么朴实无华语言,却表达了郭明义作为共产党员的职责,展示了一位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

郭明义的家是十分清贫,他举动却令很多富人汗颜。他不富但他倾其所有去帮忙那些素不相识的人。“如果我把钱给别人了,我就睡得异常的踏实。”就是他精神富有的真实写照。当今社会多少人“利”字当头,背信弃义,损人利己,很多人都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似乎将社会道德都已经淡忘了。如:影片中某广告公司老板应对郭明义的善行不理解、不支持,反而冷嘲热讽,这种虽物质富有却精神贫穷的人,真是莫大的悲哀!郭明义同志却始终坚持自我的价值观,无私奉献,单位多次分房他都婉言拒绝,在此刻社会能应对房子不动声色的人绝对少之又少,可他就宁愿自我住在小房子里,把机会留给身边他认为更有需要的人,其实他自我何尝不需要房子呢这就是郭明义同志的奉献精神!“有人觉得存款多、房子大是财富。可我觉得物质财富,只供个人享受,不算真正的幸福;如果用来帮忙困难群众,大家分享,就会带给更多人幸福。对我来说,这55本献血证、200多封感激信,就是对我最大的奖赏。”这样的话语,虽然朴实,却不乏感人的力量,一字一句都敲在我们的心上。许多人在追求金钱与名利的途中,却遗失了欢乐和幸福,而郭明义,却以他坚守的方式,以不被多数人理解的方式,寻到了心灵的欢乐和安宁,因为给别人幸福而得到幸福,

这是怎样一种境界,我们何曾理解那“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谚语,其中真味又有几人能琢磨出来

看完电影《郭明义》后,我查阅了有关郭明义资料,我获得了更多有关郭明义的资讯,更加增加了我对郭明义同志无限尊敬与崇拜。郭明义只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公路管理员,20年献血6万毫升,是其自身血液的10倍多;他2002年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鞍山市第一批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他2006年成为鞍山市第一批遗体和眼角自愿捐献者。20年如一日,他为期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我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一家3口人至今还住单位80年代中期所建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里。他只图奉献,不求索取,他以自我的实际行动感染和带动周围的人,多少不理解他的人理解了他,多少观望者加入了他的爱心服务队。我震惊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他能无私奉献;我敬佩他不被理解仍坚持不懈地做善事;我感动他“总能看到比自我困难的人”的善心、善行。经过看《郭明义》这部影片,再一次使我感受到什么是雷锋精神,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员。过去我一向感觉自我在不少方面还做的不错,此刻拿自我比较郭明义同志,我真的感到十分的惭愧,自我离郭明义同志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郭明义同志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共产党员要用自我的实际行动,从身边小事做起,在自我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克己奉公,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正认可,才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光大。我作为人民教师、共产党员、学校校长,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以自我的实际行动起模范带头作用,从身边小事做起,向郭明义同志学习,传承雷锋精神,兢兢业业,克己奉公,以郭明义先进事迹作为自我工作生活的准则,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我,为职业教育事业、社会提高作出自我的贡献。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郭明义观后感【精品多篇】范文。

《郭明义观后感【精品多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