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读后感
当在学校所学的一切全部忘记之后,剩下来的才是教育。
——爱因斯坦
2021年国家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五项管理”、“双减”政策、郑州市各项教育规划的相继出台,核心素养目标及2022版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学校和教师正在经历一场范式层面的教育变革,正在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如何主动迎接挑战,借力变革东风推进高效课堂建设、教育科研发展,推进师生生命成长、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成了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针对核心素养目标、2022版新课程标准及学校实际,我校将本学期的共读书目确定为《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由尹后庆、崔充漷、盛群力、刘月霞、李希贵等教育教学专家联袂推荐,是教育学博士、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学习科学系副主任、副教授刘微老师在长期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变革研究中的力作。本书深度诠释了课堂转型的蕴涵,破解素养目标落实之难题,教会学生像专家一样思考,是迎接当下教育范式变革最佳书籍。因为大概念教学是建立在布卢姆的认识目标分类学、怀特海教育三段论、金子塔认知理论、深度学习、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等底层逻辑之上,一线教师读起来就常常会淹没在专业术语当中,感到晦涩难懂。阅读浅显易懂的案例书,还是与当下教育变革切合的《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正当此时,在暑假的一次线上学习中,有幸听到全国基础教育国培项目培训专家、长期进行深度学习研究的《指向深度的大单元教学》的讲座。主讲老师条分缕析,鞭辟入里、深入浅出的讲解,令我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一个多小时的讲座一晃而过,如沐春风、如饮甘饴的幸福感令我久久回味。
为了能更好地投入到共读《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当中,学期伊始,学校就组织老师共读2022版新课程标准、制定共读计划等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做好后,才于今天开启第一次读书感悟分享活动。
在共读中,在刘徽老师理论联系实践深入浅出的讲解中,老师们厘清了大概念与统编教材“双线目标”的关系:将大概念或“双线目标”与单元教学相配套,将目标具体化,构建“课程——单元——单课”的下沉通道,将素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中;知道如何运用大概念或“双线目标”设计单元目标:将数学要素分解成任务群,引导学生在“具体——抽象——具体”中理解概念,训练思维,迁移运用,从而形成具有生活价值的专家思维;弄清了“深度学习”的内涵:不在于知识的深度,关注的是学习如何获得知识。——有没有运用旧的知识获取新的知识?有没有在与他人的合作学习中批判性进行加工,生成自己的观点?明白了专家思维的两个方面:一是具体程序——以专家的思维看待问题——提出问题、做出假设、验证假设、自我批判,二是知识结构——形成网状的相互关联的结构化知识;认识了“案例分析”培训模式……本来晦涩难懂的知识,经刘徽老师那么一说,拨云见雾,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
刘微老师在《引言》部分中说:“未来我们要实施的教学,可能和我们过往习惯的教学不同,甚至可能和我们自己的学习经历都不同,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换血式的思维革新。但和教师们共同研究的经历也让我们深信,只有这们的教学才能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也才能真正让每一个孩子爱上学习,为迎接未来的挑做好准备。”在范式层面的教育改革之下,作为教师需要清空自己,以“空杯状态”投入到学习当中,悦纳新知,用理论武装自己;要有田野精神,要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去实践,去探索,在“具体—抽象—具体”中,形成自己的专家思维。在穿越书籍的过程中,在“输入”与“输出”的来回中,创造未来,拥抱未来,用自己的成长去引领学生的成长。
爱因斯坦曾说:“当在学校所学的一切全部忘记之后,剩下来的才是教育。”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忘记”的是“僵死的知识”,是无法转化成素养的“专家结论”;“剩下来”是专家思维,是指向未来的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态度价值。爱因斯坦的观点就是本书中提出的大概念,就是指向“生活价值”的教育。所谓生活价值,是指对学生的未来有价值和有意义,不仅包括柴米油盐,还包括理想爱好。也就是说,教育不仅要让人能够解决生存问题,还要拥有理想爱好;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作为教师要为学生的未来而教,为学生的终身成长而教;作为生命的个体,教师要为自己而教,为幸福的教学生涯而教。在大概念的引领下,遇见成长,遇见诗和远方。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