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学习交流总结
通过认真学习《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自治区领导在全区脱贫攻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有以下几点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会议、重大场合,反复强调脱贫攻坚,多次就脱贫攻坚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性的深刻阐述,指引我们更充分地认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意义,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决心和工作主动性。党中央、国务院的文件要求和自治区领导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指导我们做好具体的工作。
从历史维度看,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将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中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中国的济贫历史同样久远。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就有“夫施与贫困者,此世之所谓仁义”的观点和论述。在儒家文化影响下,古代中国逐渐形成了以民本、大同思想为基础的慈善传统,开展了以个体、邻里、宗族、会社、机构及政府为主体的慈善救助行为,为近现代中国慈善救助事业发展奠定了思想和实践基础。近代以来,以孙中山为代表的爱国人士提出民生和社会救助思想,倡导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救助制度,形成了近代中国国家社会救助制度的雏形。但是这些努力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中国积贫积弱、普遍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的现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出发,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从政治维度看,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宗旨、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充分彰显。一大批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发动群众,以精准扶贫新理念,为贫困群众办实事、好事,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改变贫困现状,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的基本需求,通过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采取宣传引导、政策激励、典型示范、村规民约等多种方式,把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不断增强贫困群众在参与中的主体感、获得感,促进他们传统观念的改变。这正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充分体现,必然使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基础。
从发展维度看,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国发展必须完成的底线任务。全面小康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关键取决于脱贫攻坚战能否打赢。没有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底线任务不能打任何折扣,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承诺不能打任何折扣。如期完成脱贫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刚性目标、底线目标。只有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解决好贫困人口生产生活问题,满足贫困人口追求幸福的基本要求,才能凸显全面小康社会成色,让人民群众满意、国际社会认可。
让每一个孩子有学上、上好学,是党和政府最直接、最有效、最温暖的扶贫政策,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教育脱贫攻坚、控辍保学工作事关学生的个人前途及其家庭的未来发展,作为基层教育系统党员干部,第一,要按时完成脱贫攻坚、控辍保学各项工作任务,特别是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儿童少年必须按照国家规定时间节点做好落实,不走样。第二,要增强对脱贫攻坚、控辍保学工作的使命感,要精准到户、精准到人,做到一个不能少。第三,要带着感情抓好脱贫攻坚、控辍保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立有效机制,帮助学生增强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第四,要落实主体责任,同时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确保脱贫攻坚、控辍保学工作落到实处.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