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600字杭州旅游资源导游词

时间:2025-02-12 08:53:25
600字杭州旅游资源导游词

【概述】600字杭州旅游资源导游词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杭州旅游资源导游词1

来杭州之前,您一定听说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名言吧!其实,把杭州比喻成人间天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了西湖。千百年来,西湖风景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她的丰姿倩影,令人一见钟情。就连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离开杭州时还念念不忘西湖,“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诗人说他之所以舍不得离开杭州,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杭州有一个美丽迷人的西湖。“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啊!

朋友们:下面就随我一起从岳庙码头乘船去游览西湖。在船未启动之前,我先来介绍一下西湖的概况:西湖位于杭州城西,三面环山,东面濒临市区,南北长约3.2公里,东西宽约2.8公里,绕湖一周近15公里。面积约5.68平方公里,包括湖中岛屿为6.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55米,最深处在2.8米左右,最浅处不足1米,蓄水量在850万到870万立方米之间。苏堤和白堤将湖面分成外湖、北里湖、西里湖、岳湖和小南湖5个部分。西湖处处有胜景,历史上除有“钱塘十景”、“西湖十八景”之外,最著名的是南宋定名的“西湖十景”,如: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花港观鱼、南屏晚钟、双峰插云、雷峰夕照、三潭印月、柳浪闻莺。如以每个字来点的内涵,它们是:春夏秋冬花,晚云夕月柳。点出了无论春夏秋冬,无论明晦晨昏,西湖胜景时时皆有,处处都在的特色。1985年又评出了“新西湖十景”。在以西湖为中心的60平方公里的园林风景区内,颁着主要风景名胜有40多处,重点文物古迹有30多处。概括起来西湖风景主要以一湖、二峰、三泉、四寺、五山、六园、七洞、八墓、九溪、十景为胜。1982年11月8日,国务院将西湖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之一。1985年,在“中国十大风景名胜”评选中,西湖被评为第三。

西湖这么美,当然孕育着许多奇妙动人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天上有玉龙和金凤在银河边的仙岛上找到了一块白玉,他们一起琢磨了很多年,白玉就变成一颗光芒四射的明珠,这颗宝珠的珠光照到哪里,哪里的树木就常青,百花就盛开。后天消息传到天宫,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将前来把明珠抢走。玉龙和金凤赶去索珠,遭到王母拒绝,于是就你争我夺,王母被掀翻在地,两手一松,明珠就掉落到人间,变成了晶莹清澈的西湖,玉龙和金凤也随之降落,变成了玉龙山(即玉皇山)和凤凰山,永远守护在西湖之滨。

刚才有的朋友问西湖的水为什么这样清澈纯净?这就从西湖的成因讲起:西湖在12000年以前还是与钱塘江相通的浅海湾,耸峙在西湖南北的吴山和宝石山,是环抱这个海湾的两个岬角。后来由于潮水的冲击导致泥沙淤塞,把海湾和钱塘江分隔开来,到了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4年)西湖的湖形已基本固定,西湖真正固定下来是在隋朝(581-618年),地质学上把这种由浅海湾演变而成的湖泊叫泻湖。此后西湖承受山泉活水的冲刷,再经历过历代由白居易、苏东坡、杨孟瑛、阮元等发动的五次大规模的人工疏浚治理,终于从一个自然湖泊成为风光秀丽的半封闭的浅水风景湖泊。

历史上西湖有很多名称。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时称为武林水、金牛湖、明圣湖;唐朝(618年-907年)时称石函湖、钱塘湖。此外还有高士湖、贤者湖、上湖、龙川、钱源等称呼。到了北宋(960-1127年),苏东坡做杭州地方官时,写了一首赞美西湖的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人别出心裁的把西湖比作我国古代美女西施,于是,西湖又多了个“西子湖”的雅称。

西湖作为著名的风景地,许多中外名人对这情有独钟。__一生中共40次来杭州,最长的一次整整住了7个月之久,他把杭州当作“第二个家”。__常常称赞西湖秀美,但他生前从未正式发表过描写西湖的诗词。中国伟人喜欢西湖,国际友人对西湖更是流连忘返。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两次来杭州,他赞叹地说:“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而杭州是这个国家的心脏,我还要再来。”尼克松还把家乡加利福尼亚州出产的红杉树送给了杭州。

游船部分:

我们的船已缓缓启动了。我先把整个游湖的行程简单的介绍一下:环湖一周的景点有一山和二堤。一山指的孤山,孤山景区的名胜古迹多达30多处,沿湖们所能欣赏到的有西泠(ling)桥、秋瑾墓、西泠(ling)印社、楼外楼、中山公园等。孤山之后是白堤,起自平湖秋月,终于断桥残雪,桥后还有著名的宝石流霞等景观。欣赏完沿湖景色,我们再去湖中三岛,游船最后将在苏堤靠岸。

现在船正在自西向东行驶,各位到的是孤山一带的景色。孤山西接西泠桥,东连白堤,海拔35米,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孤山景色唐宋年间就已闻名,南宋理宗曾在此兴建规模宏大的西太乙宫,把大半座孤山划为御花园。清朝康熙皇帝又在此建造行宫,雍正皇帝改行宫为圣因寺,与当时的灵隐寺、净慈寺、照庆寺并称“西湖四大丛林"。或许有的朋友要问:孤山既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为什么要取名“孤山”呢?这是因为历史上此山风景特别优美,一直被称为孤家寡人皇帝所占有,所以被为孤山。从地质学上讲,孤山是由火山喷出的流纹岩组成的,整个岛是和陆地连在一起的,所以“孤山不孤,断桥不断,长桥不长”被称为西湖三绝。(长桥得名:历史上确有一座约里许的长桥,后因西湖淤塞,围湖建宅,桥也从里许变为数尺了。另传梁山伯与祝英台曾在杭州万松书院读书,后祝父来信催归,梁山伯十八相送。据说就在这座桥上,你送来,我送去,来回送了十八次。桥虽不长,情意深长,故有长桥之称。)

大家再看前方那座环洞石拱桥,地处孤山西面,名叫西泠桥。它和断桥、长桥并称为西湖古代的三大情桥。

在西泠桥畔的小亭子是苏小小墓,也叫慕才亭。苏小小,六朝南齐时(479~502)歌妓。家住钱塘(今浙江杭州)。貌绝青楼,才技超群,当时莫不称丽。常坐油壁香车,年十九咯血而死,终葬于西泠之坞。后人于墓上覆建慕才亭,为来吊唁的人遮蔽风雨,亭上有后来者为苏小小题写的楹联。

苏小小是钱塘著名歌妓,才貌出众,诗才横溢,历代关于苏小小的诗文、小说和戏曲甚多。传说苏小小死后葬于西泠桥畔,后人仰慕她的文采,在此建墓,南宋时仍有墓在。墓前有石碑,上面有题字:“钱塘苏小小之墓”。墓小而精致,上覆六角攒尖顶亭,叫做“慕才亭”,据说是苏小小资助过的书生鲍仁所建。后来几经毁建,至1964年12月墓亭被平毁。____年年按原貌修复的苏小小墓,是我国著名园林专家孟兆桢先生根据老照片,反复推敲墓亭的具体位置、尺度、比例、色彩建造而成,原汁原味地还原了墓的本来面目。

修复后的苏小小墓有一大特色,柱联的数量在整个西湖风景区内首屈一指。新墓上挂了整整12副楹联,是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而来的,由国内12位著名书法家书写。分别有“桃花流水沓然去,油壁香车不再逢”、“金粉六朝香车何处,才华一代青冢犹存”、“灯火疏帘尽有佳人居北里,笙歌画舫 ……此处隐藏17227个字……白蛇传》、《五女拜寿》、《唐伯虎点秋香》、《沙漠王子》等,出出姻缘故事让人浮想联翩,流连忘返,令外传统的杂技魔术,曲艺表演,武术气功等节目也常常与游客见面,有幸的人届时还能观赏到各类绝活,很多本地人一直是这的常客,他们或对酒当歌,或喝茶赏戏,或抒发雅兴,浮生偷闲,暂忘世事,方能获得禧缘。

沿九龙窗,循石阶而上,便来到了二门,上书积翠仙馆四个大字,这是黄龙洞的第二进游览区,二门正对主殿。原为奉祀太清道德天尊老子,举行法事大典的太清宝殿,现为“月老祠”祠内正中有月老雕塑一尊,手执测牍和红线,慈眉善目,为百姓指点姻缘,仿佛祝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月老是月下老人的简称,为主婚姻之神,在民间有广泛的影响,月老非道非佛,也无历史上帝王将相的显赫地位,但他总为百姓做好事,人民群众自然记得他。历史上苏杭一带都有月老祠,而且香火很旺,而今黄龙洞的月老祠是国内首次恢复重建的,游人不断,祠内有两幅壁画,左为明代唐伯虎点秋香的“三笑姻缘”右为唐代状元郭元振选宰相之女为妻的“红线姻缘”。此内还放有清代著名为学家俞曲园等人搜集创作的一百条姻缘签,全文大都出自《诗经》《左转》等古籍,文辞华丽,谐趣精妙,有诗签之誉。这套诗签经专家重新考证注释,成为国内独一无二的姻缘签,有人可以在此求签问缘,许下美好心愿。

月老祠旁,方竹园内,有个吉祥物雕像“黄龙童子”立意巧妙,造型独特,乍一看,是一对顽童在嬉戏,细观察,可发现是四个生动活泼,讨人喜爱的连体童子,表示龙的子孙繁衍不尽,天地轮回的意思,传说,老人摸一下童子能使子孙兴旺,新婚夫妇若摸一下童子,能喜添龙子或龙女。

好看完童子,看竹园。这里可称得上是竹的小世界,这些是毛竹,刚劲挺拔,高达十几米。这些是菲白竹,小巧低矮。光影斑驳的是罗汉竹,竿细色深的是紫竹,风姿绰约的是凤尾竹,此外还有琴弦竹,笔杆竹,湘妃竹等。当然,最为罕见的是根如刀削,茎生钝刺的方竹,方竹原产蜀西地区,杭州一带很少种植,而且成活率不高,所以更显珍贵,成了黄龙洞的一大特色。许多游客专程游览黄龙洞,就是为了一睹方竹的风采,方竹是著名的观赏竹种之一,有的竹竿截面呈正方形,大小与水竹相似,有的竹竿看是圆,摸是方,方竹不仅具有姿态美,还品行高洁,有古诗《方竹铭》为证:行方知圆,虚怀若谷,劲节可风,潇洒不俗。

走出方竹园,正对面就是黄龙洞的传统主景:一个苍劲古朴的黄色大龙头,口吐清泉,下注入池。这就是当年慧开和上秋雨时巨石开裂,清泉喷涌之处。池畔两块山石上,镌刻有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字为行草,引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岩壁上可有“黄龙吐翠”,表示是新西湖十景之一,龙头后人工堆筑的假山,蜿蜒曲折,高低起伏,犹如巨龙起舞,但是我们只见龙头,不见龙尾,这与山门的楹联相呼应,神化了道教的玄妙。

道教不仅与龙密不可分,还与仙鹤密切相关,方竹园出来便是山水园,这里傍水而筑的两座亭子。这座叫鹤止亭,顶端矗立着一只泥塑立鹤,亭名反应了道教文化利益,相传,鹤千年化为苍,在过千年变为黑,称为玄鹤,鹤止亭有一副楹联:月上新亭,把酒待招玄鹤至。风来古洞,倚松静听老龙吟。传说北宋隐逸诗人林和靖在孤山养的一只“鹤皋”常飞到这里栖息,所以建此亭以资纪念,其实,黄龙洞开辟时,林和靖已经去世200多年了,尽管如此全联内容可以说既切合黄龙洞,鹤止亭等名目和具体景观,又含有丰富神奇的想象,而在艺术手段上,既含有写实因素,又表现出浪漫色彩。

另一座亭子叫香雪亭,雕栏玉砌,假石围环,你能在这欣赏到南方代表性民间音乐形式上的江南丝竹,八位身着古装的乐师,各持二胡,高胡,扬琴,琵琶,古筝,洞箫等民俗乐器,走出武术美妙的乐曲,高山流水,梅花三弄,二泉映月,十面埋伏,真是曲曲令人陶醉,让人感到,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来黄龙洞参观,常能碰上婚庆大游行,传统婚庆习俗在这里得以浓缩和展示,中国婚俗是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化表现,婚庆大游行由众多的演绎职员共同表演。对歌抢亲,颠轿投缘,配鸳鸯,认情郎,点秋香,闹新房,结同心锁,求姻缘签,牵红线,等一系列多彩多姿,欢乐喜庆的婚俗主题,能让人领略活泼诙谐的生活情趣和圆融,智慧的民俗文化。

现在请各位随我参观黄大仙洞,洞前的亭子叫长乐亭,长了取义于老庄哲学,强调物我两忘,意传长生,无为自乐。亭后便是黄大仙洞,洞口有一副楹联:祀桥风远留黄石,古洞云深护素书。上半联中的风原指教育感化,因而和下半联中的云行程一组借对。下半联中的素书,原指一种兵书,这幅楹联讲的是黄石公(即黄大仙人)和西汉留侯张良之间的一段故事。据《史记》张良先世是韩国人,秦始皇灭韩时,张良年纪还很轻,结交刺客,狙击秦始皇未成,逃亡至下邳,有一天,在下邳的祀桥上遇见一老汉,老汉把鞋掉到桥下,叫张良给他拾鞋,并给他把鞋穿上,张良一一照办,老汉称赞说孺子可教矣,和张良约定日期再相会于桥上,前两次老汉都嫌张良比他到得迟,第三次张良在半夜之前先行赶到,过一会老汉也来了,高兴地说,应当像这样。于是便把一本书交给张良,并说,勤读之,助刘邦。张良一看,是《太公兵法》,忙跪下说,请老伯留下大名。老汉说,十三年后见我于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张良起身看时,老汉已经不见,后来,张良帮助汉高祖刘邦推翻了秦王朝,张良在十三年后过济北时,果然见到谷城山下的黄石,他就把它宝藏起来,并且定时为它举行祭祀,后世因而把老汉称作黄石公,或称祀上老人,整幅楹联大意为:祀桥的教化为时虽远,当年却留下了黄石,黄大仙洞这古洞,白云深处至今还保护着兵书。传说黄大仙主发达,兴旺,在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华人圈是最受追从的神氏之一,浙江金华的黄大仙庙也为游览胜地。

各位朋友,二门内的景观已大体游览完毕,接着我们走一小段坡路上山参观慧开禅师石像。以求来生缘,然后去参观另一主景,圆缘台。

慧开大师名闻佛坛,但跟来生有何因缘?明代流传这样一个故事:慧开生来矮小,每次登坛说法或坐堂讲经,需矮梯援引,或需垫座,听经的和尚往往掩口窃笑,为此,慧开特请石匠造了一尊一丈多高的石像,并誓愿“下世若是再行转世,但愿体不减于此”说也有缘,据古书记载,在1264年十一月慧开和尚圆寂的那夜晚,钱塘县以为李姓妇女做了个古怪的梦,一位提着灯笼的和尚自称慧开,向她投宿,第二天,李氏便产了一个男婴,他的模样与梦中的和尚极为相像,男孩自幼好佛,身高九尺,体伟音洪,成为元代一著名禅师,法名中峰,这两僧结缘的故事从明代起广为人知,在来生缘慧开大师的雕像前,我们可许下良好心愿,祈求生活幸福,事业发达。

现在,我们已来到了圆缘台,圆缘台是一个供观光者锁同心锁,以及举行婚庆大典的活动区,台中高悬一把直径5米的巨型铜制同心锁,堪称中国之最,铜锁当中缘字花纹,暗示金玉良缘,永结同心,两边伸出许多红线,连牵至两旁雕龙刻凤的石柱上,红线上万把造型各异的小同心锁是结伴同游的恋人或好友购买后挂上的,这种双联同心锁当中有个小小空间,供情人存放所写的私语和信物,刻上姓名,日期,挂上锁后,取一张编号的缘书为证,日后若重游,看到以前的情话和信物,抚今追昔,感慨系之。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600字杭州旅游资源导游词范文。

《600字杭州旅游资源导游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