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高一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精彩多篇】

时间:2024-12-19 18:20:20
高一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精彩多篇】

【引言】高一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精彩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高一语文考试试题 篇一

选择题(共34分,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惬意(qiè) 毛骨悚然(sǒng) 饿殍(fú) 酾酒(shì)

B、属客(zhǔ) 成吉思汗(hán) 扁舟(piān) 桂棹(nào)

C、骨骸(hái) 灯阑酒灺(xiè) 悲怆(chuàng) 打夯(hāng)

D、桑梓(zǐ) 真知灼见(sháo) 女娲(wā) 戕害(qiā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蠕动 愤世疾俗 蓊郁 无动于衷

B、枕藉 莫名其妙 深邃 回光反照

C、惦念 按部就班 静谧 魂牵梦萦

D、掂量 贻笑大方 聒噪 馨竹难书

3、下列词语解释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安土重迁: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迁移。

发轫:比喻新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出现。

B、旖旎:柔和美好。

正襟危坐:理好衣裳,斜着身子坐。

C、追溯: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含辛茹苦:经受艰辛困苦。茹,经受。

D、方兴未艾:指事物正当兴旺之时,没有停止发展。

斐然成章:形容一下子就写成了文章。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吴阿姨真不愧是苏绣高手,一幅“富贵花开图”的双面绣,她三下五除二,两天工夫就绣好了。

B、火星上水的发现,之所以引人关注,关键在于水和生命起源,地外文明等一系列世纪之谜休戚相关。

C、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有的侘傺无聊,铩羽而归。

D、在学习的道路上是没有捷径可寻的,要有一股韧劲。如遇到一点困难就畏缩不前,功败垂成,是不会有什么成就的。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苏轼用“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把景物描写得栩栩如生。

B.我们越是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的阅读,就越能看出作品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

C.蛇盘踞时呈螺旋上升的圆,沙漠中它作“S”形移动,草丛里它像一条线笔直滑入深处。

D.诗以人生的圆满而始于圆满,诗以人生的缺陷而终于缺陷。(俞平伯《〈冬夜〉自序》)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继李白、杜甫之后,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为宋元明清直到近代的诗人们继续发扬光大。

B、回到故乡,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小时候住过的册区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袅袅的炊烟,那熟悉的乡音。

C、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不容易翻译得好,它要求翻译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才能胜任。

D、人的素质的提高,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的改善上,也体现在精神生活和思想素质的提高上。

7、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为了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60周年,俄罗斯邀请了世界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 人物参加庆典活动。

②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仍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中探索出固有的而不是 的规律。

③放学时间还没到,集体活动还没有结束,你怎么能 离开学校呢?

A、重要 臆造 径自 B、重要 编造 径自

C、要害 臆造 径直 D、要害 臆造 径直

8、依次填人下面句子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这里像远古的化石似的,永远烙印着我多少万亿数的踪迹;像早春的鸟声,炎夏的鸣蝉,深秋的虫吟似的,在天空里也永远浮荡着我 △ , △ ,及偶尔的 △ 。

A、一阵阵笑 半声哀叹 一缕缕愁 B、一缕缕愁 一阵阵笑 半声哀叹

C、一缕缕愁 半声哀叹 一阵阵笑 D、一阵阵笑 一缕缕愁 半声哀叹

9、对课文节选语句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它们不停地奔跑着,翻过一道道山,穿过一片片戈壁滩,游过一条条河流,其间,不时遭到猛兽的袭击与追捕,或摔死于山崖、淹死于激流。(《前方》)

(这段描写有排比,有对偶,整散结合,突出动物迁移时的浩荡气势。)

B.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荷塘月色》)

(运用了叠词、拟人、对比和通感等修辞手法,多角度描写了荷花的迷人姿态。)

C.早在1800多年前,即东汉和帝时,唐羌曾谏阻从南方向洛阳贡献生荔枝和龙眼。(《南州六月荔枝丹》)

(引用史料,揭露封建统治者劳民伤财,更是为了说明荔枝不耐贮藏的特点。)

D.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光明”一语双关,既指太阳从东方升起,更喻指来自东方的真理。)

10、下列对古诗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声声慢》)

A.“寻寻觅觅”写神态,“冷冷清清”写环境,“凄凄惨惨戚戚”写心情,三句叠词各有侧重。

B.“乍暖还寒时候”描写刚觉得有点儿暖和却又变冷了的感觉,这正是春天的时令特征。

C.“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此处的雁使人顿生物是人非、寄思怀乡之感。

D.“淡酒”不敌“风急”,词人如此行文,比借酒浇愁的传统说法更为精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300万年前的上新世,全球气温比现在高出2-3度。那时的北半球不存在大陆冰川,北极地区生长着树木,海平面比现在高出25米。若未来亦是如此,亚马逊热带雨林的消失将是不可避免的,届时全世界将失去10%的光合作用产物;原先大量贮藏在土壤和半腐烂植物中的碳,当土壤变暖时,细菌的作用加速了碳的分解,使更多的碳进入大气,碳的反向循环将致使全球气温再升高1.5度。而变暖的海洋将引发特强的飓风,引发海水倒灌,毒素将侵入地下水,致使粮食生产严重下降,更多的老年人将因抗不住热浪而死亡。

非洲、中美洲的情况将更糟,粮食供应将发生困难。美国同样将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由于高山冰雪消失,西部城市和农场将出现水荒,一丁点火星就可以引发森林和草场的大火,直至全部毁灭。同时,印度次大陆将面临尘土侵袭,土地干旱,人们要么就地挨饿,要么四处漂泊,为饮食而争斗;由于海平面的不断抬升,北冰洋将至少失去80%的冰,海水涌进纽约,像1953年曾发生在英格兰东部的惨境将变得司空见惯,北海将使荷兰变得支离破碎,饥民流将无法控制。

11、下列各项中,可用来说明“碳的反向循环”的一项是( )

A、碳是一切有机物的基本成分,没有碳就没有生命。

B、生物体内的碳都来源于大气中或溶解于水中的二氧化碳。

C、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把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

D、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

12、对地球变暖时面临的危机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极地区形成大面积森林。

B、海洋引发特强飓风,海水倒灌。

C、更多的老年人抗不住热浪而死亡。

D、更多的人面临饥饿的危险。

13、下列表述不符合本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高山冰雪消融后,不少国家将出现水荒。

B、森林会沦为引火的干柴,直至全部烧毁。

C、有些地区的人们因全球变暖而纷纷迁移。

D、海平面抬升后,有的国家会变得支离破碎。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bǎn,斜坡、山坡)。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甲)江流有声,断岸千尺。(乙)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丙)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杂乱的丛草),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水神)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划”有“裂”的意思,这里形容长啸的声音)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云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丁)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免(fǔ,同“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警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4、“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从原文抽出的句子,这个句子应放在( )处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5、“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的意思是( )

A、现在正是傍晚时分,拿出网来就可以去捕鱼,鱼儿嘴大鳞细,样子像松江的鲈鱼,但从哪儿弄到酒呢?

B、现在正是傍晚,抛出网去捕到了鱼,鱼儿嘴大鳞细,样子像松江产的鲈鱼,看看从哪儿弄到酒吧。

C、今天傍晚的时候,拿鱼网打到了鱼,鱼儿嘴大鳞细,样子像松江的鲈鱼,但从哪儿弄到酒呢?

D、方才傍晚时分,已经用网打到了鱼,鱼儿嘴大鳞细,就像松江的鲈鱼,回头看看从哪儿弄到酒吧。

16、“归而谋诸妇”在文中的正确的意思是( )

A、回去的路上,(我)跟道旁打鱼的妇女商量这件事。

B、(我)回家去跟妻子商量这件事。

C、(我)回去后跟妇女们商量这件事。

D、回去的路上,(我)跟路边的几个妇女商量这件事。

17、“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A、(我)反而登上船,把它开到水流中央,听任它停在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休息。

B、(我)反而登上船,任船儿在水流中漂游,船停在哪里,就在哪里休息。

C、(我)返回来,登上船,听任它停在哪里,就在哪里休息。

D、(我)返回去,登上船,任凭船儿在水中漂荡,它停在什么地方,(我)就在什么地方休息。

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一21题。

但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战时连自己也不知道属于哪一面,但又属于无论哪一面。强盗来了,就属于官,当然该被杀掠;官兵既到,该是自家人了罢,但仍然要被杀掠,仿佛又属于强盗似的。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百姓,——不敢,是拿他们去做牛马,情愿自己寻草吃,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

假使真有谁能够替他们决定,定下什么奴隶规则来,自然就“皇恩浩荡”了。可惜的是往往暂时没有谁能定。举其大者,则如五胡十六国的时候,黄巢的时候,五代时候,宋末元末时候,除了老例的服役纳根以外,都还要受意外的灾殃。张献忠的脾气更古怪了,不服役纳根的要杀,服役纳粮的也要杀,敌他的要杀,降他的也要杀:将奴隶规则毁得粉碎。这时候,百性就希望来一个另外的主子,较为顾及他们的奴隶规则的,无论仍旧,或者新颁,总之是有一种规则,使他们可上奴隶的轨道。

“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愤言而已,决心实行的不多见。实际上大概是群盗如麻,纷乱至极之后,就有一个较强,或较聪明,或较狡猾,或是外族的人物出来,较有秋序地收拾了天下。厘定规则: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而且这规则是不像现在那样朝三暮四的。于是便“万性护欢”了;用成语来说,就叫作“天下太平”。

任凭你爱排场的学者们怎样铺张,修史时候设些什么“汉族发祥时代”“汉族发达时代”“汉族中兴时代”的好题目,好意诚然是可感的,但措辞太绕湾子了。有更其直捷了当的说法在这里——

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18、从第一段内容看,加点的“下于奴隶”具体是指中国历史上“百姓”怎样的遭遇?(2分)

19、联系全文,第二段中画线句子列举的内容,主要用来阐述什么观点?(2分)

20、作者认为,中国历史上有时候老百姓会感受到“皇恩浩荡”“天下太平”,出现这种社会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21、这几段文字是通过哪几层论述而得出“直捷了当”的结论的?试作简要分析。(3分)

2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⑴此诗颔联以_________和_________ 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2分)

⑵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4分)

23、语法常识(6分)

(1)、“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在句中的词性是_______词

(2)、北京、可爱、突然、督促四词中哪个词属于不同的词类__________

(3)、“百花齐放”是哪一种短语类型____________

(4)、虚张声势、张灯结彩、仔细观察、相差很远、蔚蓝天空五词中属于偏正短语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

(5)、“他们多半不能体会我当年挖荠菜的心情”句中“挖荠菜”是何成分____________

(6)、“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句的主干是__________

24、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以“爱心”和“机遇”开头,各写一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话。(4分)

例句:人生不发返程车票,一旦出发了,绝不能返回。

(1)爱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机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作文。(40分)

大自然造就了人,也能陶冶人,改变人。一个面临挫折、意志消沉的人,看到傲霜的青松、搏击的雄鹰,也许会增添生活的勇气;一个心事重重、郁郁寡欢的人,看到浩瀚的大海、湛蓝的天空,也许会豁然开朗,如释重负。

请你回想自己这方面的经历,以“来自自然的启迪”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高一语文考试试题答案 篇二

选择题(共34分,每题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A C B A A D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案 C A B B C B D

18、被强盗或官兵“杀掠”。

19、中国历史上老百姓经常处于“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20、有人给老百姓“厘定”了“奴隶规则”,能让他们“可上奴隶的轨道”,“暂时做稳了奴隶”。

21、先点明中国历史上老百姓“向来”至多是做奴录的处境,然后阐述“想做奴隶而不得”的事实,接着论说“暂时做稳了奴隶”而欢欣,从而得出了两个结论。

评分说明:13一16题共10分。13题2分,只回答“被杀掠”亦可。14题2分,“老百姓” 1分,“想做……的时代”1分,意思相符即可。15题3分,“奴隶规则”“效隶轨道”“暂时做稳了奴隶”各1分,意思基本相符即可。16题3分,“点明……处境”l分,“阐述”“论说”l分,“结论”1分,意思基本符合要求即可。

猜你喜欢: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高一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精彩多篇】范文。

《高一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精彩多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