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方案(多篇)为网友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幼儿社会教育的方法 篇一一、影响幼儿教育的因素
(一)家庭因素
幼儿时期,正是心理发展的黄金时期。因为,这是人的个性心理初步形成时期,对幼儿的影响会延续一辈子(成人的心理疾病有的可追溯到其童年时期,并在那里找到疾病的原因或痕迹)。但此时由于幼儿心理发育尚不成熟,极易受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一些心理偏移。在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家庭显得尤为重要。家庭因素,对幼儿教育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方面,家庭的和谐程度。毋庸置疑,一个和睦友好、充满关爱的家庭环境肯定是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的。但不和睦的家庭环境,往往会对幼儿的心理造成一定伤害。在这种环境下的幼儿缺乏关爱和安全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与其他幼儿的交流意愿不强。因此,创设和谐的家庭环境非常的重要。
另一方面,家长的素质对于幼儿教育也有一定的影响。知识水平、道德修养较高的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较高,并对幼儿的教育有很大的启蒙作用。
家庭因素是影响幼儿教育的一个最基本的因素,因为幼儿出生后第一次接触到的是家庭。因此,家长应当注意和谐家庭环境的构建,提高自身的素质和道德修养,在生活中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家长也要加强同幼儿之间的沟通,架起沟通的桥梁。
(二)教育设施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幼儿教育设施已今非昔比。完善的幼儿教育设施是开展幼儿教育的硬件基础,同时也是激发兴趣、开发思维和锻炼身体的保障。玩是孩子的天性,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始终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让孩子能够在玩的过程中体现天赋和挖掘潜力,需要完善的教育设施作为支撑。目前,在幼儿园的教育设施建设中,往往不乏一些高科技教育设施,不仅能够实现传统教育的教育功能,同时在幼儿教师的配合下,锻炼幼儿的抽象思维,开发智力,对幼儿教育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教育设施对于幼儿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特殊意义,这是由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校园环境所具有的教育价值两方面决定的。温暖和谐的校园环境能使幼儿性格活泼,行为具有理性,并善于交往。从某种意义上说,校园环境是幼儿重要的生存条件。因此,幼儿园中的墙壁、地面乃至空间都可以成为教师与幼儿发挥想象与创造的场地,大至一个主题,小至一幅单画,随处可见,随时随地提醒幼儿,切实增强了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比如,我们注重创设活动室的育人环境,对每一个班的室内装饰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个活动室以鲜明的格调陶冶幼儿的情操。大一班的主题装饰是毛线,在这里,织、勾、粘贴等技能得到了充分展示,大到主题画春游、小蝌蚪找妈妈,小到一串串葡萄、惟妙惟肖的狐狸,无不体现着教师的独具匠心。她们利用室内四个挑梁,合理发挥,依次装扮成温馨洋溢的春、热情奔放的夏、成熟丰韵的秋、素洁端庄的冬,别有一番滋味。中班美术与文学特色,更是画中有画,树叶里、花蕊中都镶嵌着故事的图片,如《猪八戒吃西瓜》、《三个和尚》、《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等,画面生动形象,使幼儿按捺不住想看、想说,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师资力量
如果说幼儿教育设施是幼儿教育的硬件部分,那么师资力量自然是幼儿教育的软件部分。传统观念认为,好的师资力量是教育成功的前提,教师的能力往往是教育结果的潜在表现之一。尤其对于幼儿教育来讲,由于幼儿的可塑性极强,在幼儿园期间,教师的行为和举止往往会对幼儿的行为习惯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对幼儿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的要求自然是不言而喻的。由于幼儿教育主要集中在3~6岁,幼儿的智力开发、习惯培养、兴趣爱好等方面均需要幼儿教师的引导教育。有研究表明,5岁之前是人的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相对于18岁正常智力水平,50%的智力是4岁之前获得的,30%的智力是在4~8岁获得的,由此可见,幼儿期的智力发展速度是惊人的,因此,幼儿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育水平是幼儿教育及后续教育的关键所在。
二、幼儿教育有效开展的手段
(一)对幼儿园落后的教育模式进行有效改革
可通过以下方法改革幼儿园落后的教学模式:第一,幼教工作应当受到教育部门以及各级政府特别是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最好是可以委派专员或者是设置机构专门从事于幼教工作,同时制定可行性强的幼儿园管理措施,并在各幼儿园推行实施;第二,由于幼儿教育的群众特点以及地方性特点极为强烈,因此幼儿教育事业的开展一定要充分利用所有能力依靠的社会、群众力量,同时采用多种方法拓宽幼儿教育事业的组织形式以及发展渠道;第三,一定要聘请拥有丰富管理组织经验以及政治素质水平高的人为幼儿园的园长,同时明确园长自身的权利以及职责范围,可以试推广实施园长负责制,以有效加强幼儿园教学质量以及办学效率。
(二)不断提升幼儿教师自身素质水平
第一,幼儿园自身应当对本园幼儿老师开展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专业教育培训,以使老师能及时掌握最新教学手法,并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第二,幼儿园应当积极开展人事制度改革,制定科学、正确的竞争淘汰机制以及工作考评制度,对幼儿教师进行全面考核,给予幼儿教师更多的工作压力,推动幼儿教师通过学习加强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第三,幼儿园可以与其他幼儿园或者是幼儿教师教育培训机构相结合,轮番组织教师到其他幼儿园或者是教育培训机构进行交流合作或者是交流学习,有效提升本园的教学质量;第四,幼儿园应当多招聘一些男性幼儿教师,以促进幼儿人格的健全、完整发展。
(三)教师以及家长应对幼儿进行恰当的批评
幼儿由于其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所以老师以及幼儿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的自尊心。一些幼儿老师以及家长由于不了解幼儿的生理发育特点以及心理特点,单方认为孩子不知道什么是自尊心,所以孩子没有自尊心,这是非常错误的。幼儿其实是有非常强烈的自尊心,而且幼儿的自尊心只要受到伤害,所需要的平复时间甚至要高于成人,所以在进行幼儿教育过程中老师以及家长一定要保护幼儿的自尊心,而不是伤害。就此老师以及幼儿家长在对幼儿进行批评教育时,不仅要应用道理、抓住教育重点,同时也要留给孩子充足的余地。另外,老师以及家长万不能因为生气而口出脏话,应正确、公正的批评孩子。
(四)幼儿教师应重视使用示范教育
幼儿自身并没有很强的辨别以及分析能力,但幼儿普遍喜欢家长、老师的鼓励以及表扬,所以家长以及幼儿老师可以充分的利用学生的这种需求心理,抓住时机及时表扬孩子,特别是可以遵守常规的孩子一定要马上给予鼓励,这样孩子就愿意去遵守常规规定,孩子的行为以及生活习惯就能够得到及时纠正以及正确养成。比如说,幼儿教师为了帮助幼儿学会穿衣,可以边穿衣服边向幼儿介绍怎样正确穿衣,再组织幼儿进行重复 ……此处隐藏6704个字……生。我们应把现实、历史上的英雄,伟大贡献者,杰出的中华脊梁作为孩子的理想中的明星和楷模,这样孩子从小心里有追求的目标。学习文化知识把基本功告诉传授给孩子,是孩子学会方法,这是文化教育的关键。“弟子规”教材是前人总结中国数千教育成果,通过上百代的国家治理,千百万优秀人物身传言教,总结出的经典,我们不能一味不加吸收的采取批判的方法,要知道,其中每一个字都是血的教训中总结出来的!短短的几千字,字字闪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给我们揭示:“教育为本,德育为先”精髓。余力学文,道德为上,先做人再做事等一系列人文原则,这些原则也是历代志士仁人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一些地方和一些人极力反对“弟子规”作为学校的教材,至今没看到他们所宣誓的高论,也不知他们要把孩子教育成什么样的人物?千百个家庭遇到的是令家长欲哭无泪,家破人亡的境遇和遭遇。在大量的少年犯罪案例的分析中,大家沉痛的惊呼:教育的缺失!面对现实应立即行动,排除“个性为上的”、“人权”等为善的伎俩。中国教育应从娃娃抓起,走中国教育革命之路,开发中华文化的“真谛”,是我们徘徊了几十年应该噩梦觉醒的时候了。
综上所述,国家不消除,私有制的存在,人的思想就不可避免的带有不同阶级色彩,就存在代表时代前进方向的,代表民族的,先进思维和思想,反动的为少数人谋利的贪婪思想也在兴风作浪,从而引起社会大的动荡,这是有良知的人谁也不愿看到的。安定团结,和谐社会是全体社会成员辛勤工作的结果,是人们正确思维的结果。我们恳切希望全社会真正的把关系到民族的兴衰的教育搞上去,使我国早日步入国泰民安的美好社会。
幼儿社会教育的方法 篇六(1)语言传递教育法,包括讲解法、谈话法和讨论法
讲解法。它是向幼儿说明一些简单的道理、规则及其意义,使幼儿明辨是非,懂得应该怎样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的方法。讲解法是社会教育活动中运用得非常普遍的方法,无论是幼儿对人际关系的了解,对社会环境的认知,还是对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和社会文化的吸取,都需要教师用生动浅显、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讲解、启发和引导。
谈话法。就是教师与幼儿相互提问、对答的教育方法。谈话法的运用可以使教师借助恰当的问题,帮助幼儿分拣、提炼原有的社会知识经验,使之系统化、明确化。谈话法中幼儿的提问与回答是其真实思想活动的反映,有利于教师把握其思想实质。
具体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提问的内容应以幼儿熟悉的社会认识经验为主;
2)提出的问题应具体明确,富有启发性、发散性;提出问题后应给幼儿足够的思考时间;
3)如果是集体谈话,教师的提问应面向全体,通过各种方式让每个幼儿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幼儿的提问以及幼儿对教师提问的回答无论是简单幼稚,还是复杂成熟,教师都应耐心倾听,并用发展的眼光作适当小结。
讨论法。它是教师指导幼儿就教育活动中,对某些具有社会性的问题、观点及认识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交流意见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有利于幼儿自由发表意见和感受,帮助幼儿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懂得不同的人对待问题的看法不同,有利于幼儿摆脱自我中心。使用时应注意:
1)幼儿有足够的社会知识经验,并已具备交谈的基本技能;
2)教师要努力创设宽松自由的气氛,让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要通过提问调节讨论的节奏,使讨论不走题;
4)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不轻易、简单评价,鼓励幼儿对问题以及其他幼儿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
5)讨论结束时,教师简明阐述正确的观点,引导幼儿对问题作出正确的小结。
(2)直接知觉教育法,主要包括演示法、参观法
①演示法。它是指教师将实物、教具直接展示给幼儿看,或者引导幼儿通过实际表演,思考或表现对社会知识的理解,使幼儿从中明白一些道理。社会教育活动中常用情景演示法,由教师展示一些社会情景,让幼儿对其中的社会问题进行思考,明白社会规范。展示给幼儿的情景可以是图片中的情景,也可以是幼儿或幼儿与教师共同表演的情景。这种方法的运用,能增进幼儿对社会教育活动的兴趣,提高活动的效果。
②参观法。即根据社会教育的目的和内容,组织幼儿在园内或园外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思考,获得新的社会知识与社会规范的教育方法。它能使幼儿社会教育活动与其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身临其境,耳闻目睹,接触社会,得到教育。
(3)行为练习法
行为练习法即组织幼儿按照正确的社会行为规范去进行实践的一种方法。它能使幼儿明白正确的社会行为规范,形成和巩固幼儿社会行为习惯。行为练习法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教师人为创设特定的情景,也有教师组织的多种实践活动,如修补图书、做值日生、劳动等,还有在各种生活情景中教师组织的幼儿行为练习,如来园和离园的礼貌行为练习,文明用餐的行为练习等。运用行为练习法时要注意,教师要让幼儿明确行为练习的内容和要求;练习的内容应是幼儿可以接受的,做到循序渐进;行为练习的要求应前后一致,长期坚持以便幼儿能持之以恒形成习惯;无论以何种形式进行行为练习,都要注意激发幼儿练习的愿望,发挥其主动性;活动中应给每个幼儿提供练习的机会,练习的时间不宜太仓促,要让幼儿真正在练习中体验到快乐,达到练习的目的和效果。
(4)行为评价法
行为评价法是指对幼儿符合社会言行的表现给予褒贬判断,从而使幼儿受到教育。行为评价法可分为肯定性评价和否定性评价。前者对幼儿社会性言行有着强化作用,能提高幼儿的积极性,激发幼儿亲社会的言行出现;后者对幼儿社会性言行有负强化作用,能纠正和制止幼儿不良的社会行为和后果。无论采用哪种评价方式,都应尊重幼儿、信任幼儿、理解幼儿,注意用发展的眼光纵向评价,注意及时评价。
(5)陶冶法
陶冶法主要利用人际关系、行为环境、社会风气、情感气氛等来陶冶幼儿的性情,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公德、社会行为和亲社会情感。它包括环境陶冶法和艺术感染法。
①环境陶冶法,即通过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教师有意识创设的教育情景,对幼儿进行社会化培养的一种教育方法。幼儿由于其年龄特点,对事物、问题尚未形成积极稳定正确的认识,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教师有必要引导幼儿感受与体验外部环境的熏陶,并有意识地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幼儿社会性情感、社会习惯得到良好的培养和陶冶。
②艺术感染法,即利用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的感染力,渗透幼儿心灵,使幼儿得到心灵的感染与熏陶,激发幼儿的情感,并使之化作行动的一种教育方法。艺术感染法主要运用于社会领域教育的社会文化教育活动中,因为社会文化中的人文景观、文化精品、优秀的艺术作品等,本身就体现了较高的艺术性。幼儿在学习、观赏中获得了直接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社会情感的激发与培养。运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选择有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有潜力的作品,努力创造机会,让幼儿参与艺术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与社会性发展有关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方案(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