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里乡“雪松”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考
2022年12月
近年来,张里乡发展了雪松产业,“雪松之乡”的名气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张里带来了荣誉,提升了张里的知名度。然而受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雪松有价无市、无市无价的矛盾逐渐凸显,这让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的“雪松”产业面临诸多考验。现汇报如下。
一、张里“雪松”产业现状
张里乡位于淮滨县城西北45公里处,两市三县交界,辖区总面积60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166个村民组,3.6万人,耕地4.7万亩。目前全乡雪松面积1400亩左右,约63万棵,主要集中在朱前楼、朱双楼及龙港生态廊道两侧。其中,朱前楼村雪松700亩,31.5万棵,50亩左右连片6宗,30亩左右连片3宗,20亩左右连片2宗,10亩左右连片5宗;朱双楼村雪松80亩,3.6万棵,10亩左右连片3宗;张里村雪松15亩,6800棵,10亩左右连片1宗,龙港生态廊道种植雪松417亩,涉及5个村,徐寨村145亩,马楼村177亩,吴寨村85亩,后楼村167亩,八里村30亩。
这与之前“万亩”雪松的宣传出入较大,我们调研了解,在近年雪松行情整体低迷的情况下,一部分群众已自发将雪松或卖或砍掉,没有再重新栽植,改种粮食作物。2022年下半年,乡自然资源所在土地调查工作中,对雪松占地情况进行了更进一步的调查统计。截至12月,调查结果全部为其他林地,其中二调是一般耕地160亩,剩余为基本农田,三调全部为其他林地。
2018年左右,雪松产业行情颇好,当时,张里乡党委政府多次组织赴汝南等地实地考察,汝南县官庄镇当时市场行情,2米高的售价15元、2.5米高的售价25元、3米高的售价80元、4米高的售价220-260元、5米高的售价500-600元、6米高的售价600-900元,价格很是喜人。很大程度的吸引了正处于脱贫攻坚拔寨关键时期,努力发展产业,增加群众收入的张里乡的领导干部。在乡党委政府的组织动员下,干部带头,大户引领,小户参与,成立了淮滨县雪松特色产业“党建联盟+产业联盟”,建立了《淮滨县雪松特色产业党建联盟章程》和《淮滨县雪松特色产业党建联盟“三共三联”制度》等规章,开展雪松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工作,当年一亩地投资成本约为6300元,其中雪松苗批发价为11元一棵,一亩栽植250—400棵,一亩地人工机械栽植成本1700元左右,管护费用一亩地700元左右,土地流转费一亩地600元左右。
2020年受市场行情及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市场持续低迷,到今年的12月份,当前雪松市场行情依然不容乐观,6米高左右150元一棵,5米高左右80元一棵、4米高左右40元一棵、3米左右20元一棵。从2018年-2022年四年间,一亩雪松总成本约18300元,当前按一亩地约300棵雪松算,一棵雪松要卖到61元,群众方能回本。
二、“雪松”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受市场环境影响销售难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一方面由于雪松为省内供应过剩树种,加之我们信息渠道闭塞,宣传不够,汇报不及时,协调力度不够,导致不好卖;另一方面是部分工地停工,导致需求减少,加之雪松栽植成本高,高价种低价卖群众不容易接受,这都影响了销路。
同时,由于种植户前期投入较大,一旦政府过多干涉,如引导种植户按成本价或低于成本价销售,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不愿及时止损,反而待价而沽,也会造成销售难。所以政府必须深入细致的和群众算好帐,做好解释工作。
(二)是留是砍抉择难
张里土地肥沃,粮食产量高,按当前粮食价格,一年两季,夏季小麦一亩地平均净收入750元、秋季玉米、芝麻、红薯、花生等作物一亩地平均净收入1300元,合计约2050元。
对群众来说,若将土地流转出去,仅收益土地流转费600元,还不一定能拿到钱,没有种粮收益稳定。对于种植户来说,目前雪松投入成本已远远高于收益。继续坚持收益仍不稳定,退林还耕将赔进去所有成本。是留是砍,政府也不便冒然引导。
(三)土地流转矛盾多
土地流转不规范,存在口头化、随意化问题。农村一部分外出务工群众,将土地流转给亲朋好友,后续因土地流转资金问题产生的信访件也屡见不鲜,土地流转利益纠纷在各村都不同程度存在。如朱前楼村群众蔡中荣因流转合同不规范问题,与其兄弟张建国发生矛盾,张建国父亲的地租赁给种植大户朱培均,朱培均每年都将土地流转资金费用给到蔡中荣,但是张建华(蔡中荣老公)于去年去世后张建国也想要这笔钱,由此产生了矛盾。
朱前楼种村大户朱树巍,目前在郑州等地承包工程,当时有一定实力。2019年以合同方式(土地流转手续规范),流转150户村民800亩土地栽植雪松,后因生意不景气,目前土地租金兑付困难,造成了树在地里卖不掉,土地上有树没法种粮食,群众又拿不到租金,朱树巍又不愿与群众见面的复杂局面,今年以来已引发群众上访,群访及越级访隐患很大。
三、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张里雪松产业的发展,倾注了几任乡党委政府的心血和汗水,体现了张里干部致力于发展产业、造福群众的款款深情,饱含着张里干群想致富、敢致富的决心和态度,也折射出了张里干群敢想敢闯敢试的勇气和作风。雪松产业的或兴或衰受市场波动大,尤其是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不断调整优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作出了“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的重大判断,雪松产业未来市场很难预期,“一刀切”的做法也并不一定可取。当前迫切需要以高质量发展来解决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一)拓宽销路解难题
针对雪松销售难的问题,乡党委政府积极想办法,已结合本乡四好公路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打造雪松路、雪松林,同时密切关注市场,提供市场信息,帮助群众消化存量。今年以来,已帮助群众联系销售雪松8000余棵,累计销售额近100万元。同时建议县委政府给予大力支持,一是恳请县委县政府帮助销售,通过政府引导,以打造雪松路、雪松街等方式,扩大宣传,增强影响力;二是利用今冬明春有利时节,乡里加强与交运局(公路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等职能部门汇报沟通,搭载项目,销售一部分;三是通过本乡外建党支部、商会等组织,与本乡及外乡成功人士对接,获取市场信息,加快雪松销售。四是抓住冬春季植树造林及雪松常绿特性,邀请知名网红宣传,利用春节团聚造势,把张里雪松信息传递出去,把周边省市客商招引进来,真正把雪松销售摆上重要日程。
(二)探索从种雪松向养牛转变
张里目前有大小养牛户45户,存栏牛近千头,其中50头以上规模8户,20头以上规模户20户,其他为零星散户,一定程度带动了部分群众致富。然而,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养殖模式,规模小、标准低、治污设施标准低带来的环保等问题依然隐患很大,同时达不到政策补贴标准。抢抓我省推进肉牛奶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机遇,发挥我乡农作物秸秆资源优势,整合连片雪松林地,调林为耕,变耕为设施农用,积极发展肉牛、奶牛产业。目前,已在朱前楼村初步设计了4宗50亩左右的连片雪松地(约200亩),拟用于肉牛养殖。当然,这里面仍有大量工作要做,如雪松处理问题(群众是否愿意低价出售),林地转耕地的指标手续问题,项目争取问题等等,迫切需要领导关心、部门协作、乡村发力、群众配合,才能实现雪松的高质量转型升级。
(三)以“雪松+”模式提效能
转型升级发展也是一条可探索的路子,我乡目前已谋划了2023年张里乡林下经济示范项目,拟在朱前楼村租赁雪松林地100亩,打造林下经济示范区养殖(养鹅、养鸡),雪松森林步道走廊,农产品深加工为一体的现代林下经济综合利用项目,该项目计划投资3000万元(拟申请产业项目支持),厂棚建筑面积3340平米,包括仓库建设及饲料加工车间150平方米,新建钢构大棚5栋3070平米,办公区120平米,预计羊年出栏500头,鹅出栏50000只,鸡70000只,预计年产值1500万元,同时带动脱贫人口务工100人以上。
(四)保护好龙港生态廊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布局,我们对待雪松产业,在“销、转、提”的基础上,努力克服困难,持续推进生态补贴(占地农民土地流转补贴),依托张里龙港生态廊道,保护好417亩的雪松产业,为张里守住最后的家底,守住水清岸绿,守住生态文明美丽张里底色。
(五)解决信访矛盾促稳定
由于受到三年疫情影响,雪松行情受到很大影响。随着国家对疫情政策的调整,经济很快复苏,目前雪松市场已开始反弹,政府需做好群众解释工作,让群众安心。另外继续做好种植大户朱树巍的思想工作,朱树巍本人这几年一直在外承包工程,经济上已有好转,乡村两级可派专人与朱树巍沟通,尽快解决与群众的经济纠纷。
文档为doc格式